近些天,国家电网公司在不同场合频频露面。2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05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预测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吕建平在报告中提到了构建特高压电网的设想。但这条重要信息淹没在讲话稿中,众多新闻媒体并没有捕捉到。第二天,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工程第二次专题技术交流会”在北京新时代大酒店悄悄召开,聚集了国内、国际输变电领域行业巨头,并没有邀请新闻媒体参加。一个重量级工程就选择了这么一个朴素的开头。
特高压电网一个概念的重磅推出
今年1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工作会议上透露,将全力打造“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刘振亚甚至用“最重要、最紧迫”给这项工程定位。
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孙永恒跟踪特高压电网项目已经很久。3月3日,在“特高压电网工程第二次专题技术交流会”上,他对记者表示:“今年1月第一次交流会就已经开过。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曾进行过几次论证。”两次技术交流会安排如此紧密暗示了一种信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吕建平透露,国家电网公司将以推进特高压电网示范工程为重点,全面启动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力争1000千伏交流建设工程在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并加快800千伏直流工程的相关工作。在“特高压电网工程第二次专题技术交流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表示,2008年将有两个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示范工程开建,包括山西至湖北(荆州)工程和两淮煤电至上海工程。
吕建平介绍,特高压电网是指以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为等级的电网。仅以一个回路的800千伏直流线路为例,其具备的输电能力是600万千瓦左右,不仅可显著减少输电线路的送电回路数,还可减少土地占用。若按特高压网上网2亿千瓦的规模计算,可以减少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年节电效益在1000亿千瓦时以上。
近年来电力紧缺,使电网发展滞后和规划不尽合理等问题裸露出来。国家电网公司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特高压电网促进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以解决跨大区之间500千伏交流弱联系带来的很多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受端负荷中心直流弱点过多,可能带来的系统问题。
记者发现,国家电网公司构建的特高压电网,基本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在那里发展一批煤炭发电企业,可减少、减轻运输和环保的压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电网“换骨”
一场巨大的行业行动
记者获悉,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公司在其管辖范围内,要形成交流特高压“四横六纵”多受端的网架。所谓的四横,是指形成西起四川、关中、陕北、蒙西4个水火电基地,东部落点到上海、江苏中部以及北部和山东的四条横向通道。六纵,是指形成北起宁夏陕北、蒙西、北京、唐山、山东青岛,南边到重庆、湖北、长沙、南昌、南京和福州的六条纵向通道。多受端是指交流特高压在华北、华中、华东和陕西负荷中心地带形成坚强的环网结构。
目前,我国超高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交流输电和几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为骨干网架。全国已经形成5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其中:华东、华北、华中、东北4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形成了500千伏的主网架,西北电网在330千伏网架的基础上,第一条750千伏的官厅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有望今年10月建成投产。西电东送也已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送电通道,北通道已经形成由山西、蒙西向京津塘和河北南网送电的九回500千伏线路,中通道由2条正负500千伏直流线路,南通道已形成“三交二直”5条送电通道。
全国各大区域电网之间目前联网线路达到“三交三直”6条联网线路。即连接华中、华东的2条500千伏直流线路,连接东北、华北的双回500千伏的交流线路,连接华北、华中电网的1条500千伏交流线路,连接华中与南方电网的1条正负500千伏直流线路。全国联网规模达到4.3亿千瓦,交流同步网规模达到2亿千瓦。就此,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到去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总长为223万公里,变电设备容量69676万千伏安。刘振亚年初表示,2005年对电网建设投资将达到1070亿元。此间,他又强调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将成为国家电网的核心。这种规划对目前的电网构架的改变具有“换骨”的深刻意义。
国外巨头盛装“赴宴”
日立、三菱电机、东芝三家日本电气企业激动了。“特高压电网工程第二次专题技术交流会”上,日本企业极力推销着自己的技术。“国家电网公司给了我们机会,中国的市场发展得太快了。”三菱电机一名技术主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日本公司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部的专家介绍,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日本分别建设了1000千伏级的输变电工程。如今,俄罗斯在中国的输变电市场并没有多大影响。而日本的三家公司掌握着1000千伏级的核心技术,又往往是分工合作,表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姿态。西门子公司与ABB公司目前尚没有1000千伏级的产品,然而,他们却都具备1000千伏产品的开发实力。面对巨大的特高压市场,这些国际巨头肯定又要在中国市场放手一搏。国内几百家输变电企业夹在其中究竟会充当什么角色,看客还是对手?
谈到特高压市场,不少国内企业都对国家电网公司颇有微词。一家输变电制造企业的高层表示,国外产品进口的价格都很高,国内企业经过技术引进、吸收,产品成本大大降低。然而,电网公司依然对进口设备情有独衷。一家变压器企业副总经理干脆表示:“特高压市场整体规模虽然大,但我们的市场很小。”不过,国家电网公司也有苦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电网瘫痪一分钟损失以亿元计,为防止这种情况,在进口设备上多花点钱也无所谓了,国网公司并不在意国产化。”
在用户那儿得不到“关照”,在“市场换技术”方面国内企业也并不顺心。以直流为例,ABB公司、西门子公司两家几乎“通吃”了500千伏直流线路主要输变电设备,拿走了技术含量、价值含量较高的订单,国内企业只能分包一些项目。这是因为中国企业一没市场业绩,二没技术支持,三缺乏生产能力,四是缺乏试验装置。门槛高高,国内企业只能游走于外围。这种情况在特高压输变电项目上恐怕也不容回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开始融入了中国的文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想让跨国公司心甘情愿转让核心技术绝非易事。近来,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重点从贸易和技术转让变成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垄断这块市场资源。不少业内人士充满了担心,特高压输变电市场会不会变成国际制造巨头的盛宴呢?
技术门槛国内企业能否迈过
国家电网公司的大手笔在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心里激起了复杂的情感。参加“特高压电网工程第二次专题技术交流会”的国内企业技术高层都坦言压力很大。电网电压等级一下升至1000千伏,巨大跨度所形成的对国内相关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压力让国内的企业心里都沉甸甸的。
特高压构建形成的市场资源是稀缺性的。特高压市场的进入门槛之高,考验着企业的研发能力、制造水平、试验能力等综合能力。国内的设备制造厂和配套厂都有一个技术提升的课题,谁能解决,谁就可分得稀缺市场的蛋糕。更为要紧的是,留给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时日已经不多。二三年内,企业设备制造技术提升达不到特高压设备要求的,只能望市场而兴叹了。更何况这块市场是强强的博弈,是为数不多企业的拼杀,处于“金字塔”最高端的是国际跨国公司,其次是有规模的国内一流企业,再次是为设备厂提供配套的专业厂,想在强手虎视眈眈之下分羹谈何容易。
特高压电网需要的是特高的技术,中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面对特高压电网的构建,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要迅速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设计水平,试验手段。据业内专家讲,特高压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主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技术含量很高,制作难度很大,尤其建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涉及主要设备的防电晕和无线电干扰问题,比国外同类设备难度更大。由此,带来高压绝缘的技术要求,而国内的绝缘材料还不能让人十分满意。一位电抗器设计专家讲,即使特高压设备设计水平有了,高压大电流线圈厂的制造能力有了,配套的元器件,如国内的电容器、电感器、电阻等等能够用得上的,让人放心的仍是凤毛麟角。
虽然有“内忧外患”,国内输变电制造业还有一张“底牌”。1996年,武汉高压研究所在户外建成了我国第一条200米特高压实验研究线段,通过技术研究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很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和院士。目前,50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同时也具备了生产500千伏直流主设备控制保护的能力。西北电网的750千伏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年内准备投产。通过对750千伏交流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国内设备制造厂对变压器、电抗器、导线等主要特高压的输变电设备都有了一定的研制能力和供货能力,设备国产化取得了较大突破。由国家立项、西安高压试验所承建的800千伏断路器试验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试验站,可满足750千伏的高压断路器的试验要求。据了解,经过技术处理,最高试验电压可达到1000千伏,试验的范围也有扩大的空间。
也许,未来国内输变电制造会验证此前国家对特高压技术研究之后的一个结论———没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