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存风险,人脸识别应用需要有尺度!

   2020-09-10 智能制造网00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人类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其具有非接触性、长期稳定性、高度精准性等显著特点。
不用带钥匙,刷脸就能开门;不用带钱包,刷脸就能支付;不用再打卡,刷脸就能考勤……如今,人脸识别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样。而刷脸的日益普及,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性,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小的信息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未来人脸识别的成熟应用还需保持理性和尺度。
 
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人类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其具有非接触性、长期稳定性、高度精准性等显著特点。基于这些特点,近年来人脸识别不仅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同时产业也迎来迅猛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亿元,在年均30%左右的复合增速下,预计2024年将突破100亿元。
 
伴随着市场发展的潜力爆发,人脸识别应用也迎来不断拓展。一开始,人脸识别技术还主要被应用于安防领域,通过取代传统钥匙、密保等身份验证手段,保障大家安全。之后,伴随着在支付方面价值的进一步凸显,人脸识别也迎来了在消费、金融、出行、医疗等众多领域的深入应用。与此同时,眼下不少公共场所也都在实行刷脸。
 
总的来说,截至目前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了一项屡见不鲜的应用技术。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各行各业生产,都离不开刷脸这一流程,可以说刷脸已经无处不在。今年疫情期间,人脸识别在测温、防疫、复工复产方面所展现的显著价值,也是进一步推动了应用的拓展与深化,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人脸识别商用步伐还将加快。
 
滥用引发安全隐忧
 
不过,人脸识别商用的日益提速,虽然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少便捷和安全,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现在,包括什么厕所取纸、倒个垃圾都要刷脸,人脸识别应用的过于泛滥,导致在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人们也需要频频出卖自己的脸面或者让渡个人的隐私,来换取一张通行证,确实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
 
犹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某动物园就曾给出不刷脸就不让进的规定,如此强制性的刷脸不免遭人质疑。而事实也证明,这样滥用缺失会损害民众隐私与利益,最后一位游客将这家动物园告上了法庭,法院也给出了“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合理判决。与此同时,近年来包括人脸识别进校园、各种刷脸APP等也频频遭重,都显示出人们对刷脸安全的关心。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如此。时至今日,脸书仍然还在为自己侵犯用户隐私而各处奔波,而IBM、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则纷纷暂停和取消了相应的人脸识别业务,除此以外,美国不少城市都宣布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些决定的背后,都是大家对人脸识别安全隐患的重视与担忧,未来加强人脸识别治理刻不容缓。
 
人脸识别须有尺度
 
那么,要如何加强治理才能防范或解决人脸识别相关问题呢?
 
智能制造网认为,人脸识别之所以当前各种问题频发,其原因是人脸识别技术未受到合理约束和监管,这才导致人脸识别遭到滥用,从而对人们的信息隐私肆意侵害。基于此,人脸识别的治理,最关键性的就是要让人脸识别拥有尺度,这需要行业理性,更需要政府的法律与监管。
 
自2016年以来,我国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多项法律法规与管理规范,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条款,也缺乏成熟完善的监管机制。因此我国的法律网络还需进一步编织,政府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努力。
 
不过好消息是,近来网信办已经在开展相关专项整治活动,这给发展带来福音。未来人脸识别应用有度,可以期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4239445号-6
Powered By DESTOON